對于鋼價的瘋狂上漲,機械制造業只有叫苦,埋單的份,別無他法,說起這些,也許業內人士深有同感,如在今年4月份由于國內鋼市出現的“整體向好”的局面,剛剛與客戶簽訂的機械設備供貨合同,在預付款到帳合同生效后,所用鋼材、鑄件和配套電機減速機的采購如不是在合同簽訂當日落實打款,即會造成利潤縮水的結果,鋼材市場價格真是日新月異,動作快的還好點,動作慢一慢不賠錢就已經是萬幸,如果你也要跟著漲價,還有合同法約束著你,那敢放肆,搞不好甲方企業起訴,可要吃不了兜著走,有哪個企業敢拿自己的信譽開玩笑。
對于鋼價的持續上漲,鋼鐵業內普遍認為其背后的推手主要是成本的上升,這其中包括了鐵礦石和焦炭價格、電價和油價的上漲。中國鋼鐵公司尚可以通過提高鋼材 格實現成本壓力的轉移,可是,對于機械制造業、汽車、家電、建筑等下游用鋼大戶來說,產品提價無疑將被視為放棄市場的瘋狂舉動。有消息稱,鋼價上漲,下游用鋼企業一年損失8000億,據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07年中國大中型鋼鐵生產企業實現產品銷售收入近2萬億元,而從2008年1月開始,鋼材價格持續走高,累計增長幅度超過40%,而這也意味著,今年預計中國大中型鋼鐵生產企業實現產品銷售收入將比去年增長8000億元。一個簡單的邏輯,鋼鐵企業的銷售收入,就是下游用鋼企業的采購成本。
按 鋼鐵協會統計,鋼材消費達到飽和的條件:一般人均GDP達到3500—6000美元,這是實現工業化和產業結構達到升級換代的標準。按照這一標準,“十一五”期間,我國仍處在工業化發展時期, 將把振興裝備制造業作為推進產業結構優化的重大舉措,以改變我國在重大技術裝備主要依賴,自主創新能力薄弱的局面。此目前來看,汽車、家電、建筑行業則相對容易傳遞成本,其在議價方面存在話語權。而機械制造業如何爭取自己的話語權,又如何消化成本大幅上漲帶來的壓力呢,筆者總結了自4月以來參加的多次項目投標,可謂是喜憂參半,喜的是國內新、擴建項目仍有大幅增長勢頭,固定資產的投資和鋼鐵的消費仍然,其市場前景依然廣闊。憂的是業內同行業生產廠家仍未意識到鋼價上漲所帶來的隱患,在產品價格體系上考慮不足,這意味著如果承擔風險的不夠,也許將在產業結構優化的過程中被市場淘汰。
鐵礦石、焦炭價格的不斷攀高,無疑使中國鋼鐵企業將提高鋼鐵價格視為 的“救命稻草”。而機械制造業的 出路就是提高產品質量,提高裝備技術含量,節約成本,引進新產品、新工藝,用以應對目前的旺盛態勢,爭取話語權。
![]() |
滄公備:13090002006081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