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30日下午, 主席胡錦濤在人民大會堂會見來華出席 貨幣體系改革研討會的法國總統薩科齊時說,中法雙方要大力拓展新能源、新材料、循環經濟等新興產業的合作,尤其是核 領域的合作。日本福島核電事故對計劃大力發展的中國核電產業敲響了警鐘。同一天,中國 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氣候變化談判的中國特別代表解振華在澳大利亞堪培拉表示,日本福島核電事故對中國的核電發展有影響,但中國發展核電的總體目標(overall goals)保持不變。
3月16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強調核電發展要把 放在 位。
“中國核電總體目標不變”
據新華海外財經報道,除塵設備解振華30日在堪培拉出席氣候變化部長級對話會議時稱,中國將繼續推進核能發展計劃。在本月日本福島 核電站發生事故后,中國采取了一些措施,某些核能項目的時間安排或將因此受到影響。
解振華在講話中稱,日本的核電事故不僅僅是對中國,對全世界的核電都有影響。他還表示,在做好所有的 評估工作之后,中國將進一步完善核電發展規劃,“核電規劃目標不是不可改變的”。
路透社30日的報道稱,解振華還提到,中國將會推出新的政策推動可 能源的發展。
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長李俊峰30日在北京舉行的第五屆中國新能源 高峰論壇上透露,2015年中國光伏裝機容量目標或提高逾一倍——從500萬千瓦增至1000萬千瓦,“ 發改委和能源局正在就可 能源發展規劃提出一些新的目標。”
不過在3月公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中,關于核電的提法變成了“在 的基礎上 發展核電”。
而在日本發生核電危機后,3月16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指出:調整完善核電發展中長期規劃,核 規劃批準前,暫停審批核電項目包括開展前期工作的項目。
如果新建機組上馬減緩,核電設備制造商或將承壓。上海電氣集團旗下的上海電氣重工集團是國內核電主設備的龍頭企業。目前上氣重工核島主設備訂單超過200億元,約占國內市場46%。這些訂單,全部屬于 批準的核電項目設備訂單。不過有消息稱,交貨時間或受到 新政策的影響而向后拖延。
對于中國核電是否 ,解振華在堪培拉解釋道,日本受損核電站采用二代核電技術,而中國采用“二代加”或三代核電技術;目前中國正對國內已投入運作的核電站進行 審查,以100%符合 標準。中國同時正著手對在建以及開展前期工作的核電項目的地理位置進行 審查,例如審查這些核電站的所在地點是否適宜。
彭博社報道稱,解振華說中國發展核電的計劃(plans)不會改變。解振華說,中國在尋求非化石能源方面仍面臨著的困難,比如過高的價格。
按照2007年公布的《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2005-2020年)》,到2020年,在運行核電裝機容量達到4000萬千瓦。而在2010年上半年,有消息稱,2020年的核電目標有望調整為7000萬千瓦。而在今年 能源局 能源工作會議上,這一數字提升至8600萬千瓦。
上氣重工總裁呂亞臣在接受早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現在核電由于日本福島出事情,對我們來說可能還有的壓力。但 主要的是會增強我們的 意識,怎么樣把核電做得 。我相信全球核電未來還是有發展空間的,因為它在清潔、 方面還是非常有優勢的。”
“這肯定是利好。”晶龍集團副總經理曹敏稱,“但是中國市場在光伏行業中的影響力比較有限。因為中國的安裝總量在全球市場中的份額不大。光我們一年的電池片常量就達到300萬千瓦了,而且我們產能規模還在增長。”
據可查資料,去年全球新增光伏裝機容量為1820萬千瓦,中國作為全球光伏組件生產 大國,超過90%的產品出口。而國內的安裝量還未過100萬千瓦。值得比較的是,目前,一個核電機組的裝機容量便可達到100萬千瓦左右。
國內某主流光伏企業的總裁辦副主任在獲知這一消息之后也向早報記者表示,“從份額上看,國內光伏組件企業面向的肯定還是海外市場。”
光伏企業從國內獲益有限
中國此前確定了到2020年實現非化石能源消費占一次能源消費15%的目標,其中核電承擔4%左右的比重。如果核電因為暫停新增項目審批而進度放緩,則 有其他可 能源頂上。
若按上述李俊峰所稱2015年光伏裝機容量從原定500萬千瓦增至1000萬千瓦,則未來5年中國每年的新增光伏裝機容量大致在200萬千瓦左右。
曹敏認為,光伏裝機容量翻番的“意義并不在于具體的量多大,而是一種趨勢,說明國內市場真要開啟了”。
晶龍集團擁有完整的光伏產業鏈,其太陽能電池片產量名列全球前茅,旗下晶澳太陽能公司在組建產能上位于全球前十。
曹敏也坦言,外界所認為的“取而代之”的說法也是肯定不可能的。“畢竟核能是新能源的重要主力,日本核電危機只會是調低大家的預期,但之后肯定還是會繼續發展的。”
光伏成本仍比核電高
曹敏稱,“日本核電危機發生后,不少 會考慮怎么扶持 的能源。之前我們對意大利市場相當悲觀,因為2010年其增長速度實在太快了,今年可能會面臨比較大的補貼削減。不過核電危機發生后,意大利可能就不會大幅削減了,他們得考慮得 謹慎些。”
資料顯示,1克鈾235完全裂變能產生的能量相當于2.3噸標準煤,一座裝機容量為100萬千瓦的核電站,年均消耗核燃料僅為30噸,而同樣規模的火電廠則需消耗260萬噸標準煤。
李勝茂向早報記者表示,“相比而言,光伏發電的優勢表現在:一是 ,完全不會發生如核泄漏之類的事故;二是太陽能發電不產生廢料,而核能需要處理核廢料這一棘手問題;三是太陽能取之不盡用之不竭,而核能受制于鈾等原料的生產。”
根據中投顧問 研究員李勝茂提供的數據,目前光伏發電的平均成本約在1.5元每度左右,陽光充足的西部地區可能達到1元左右。
而據《財經》報道,目前核電上網電價僅為0.30-0.48元/千瓦時。而大亞灣核電站發電成本 是比當地的脫硫燃煤機組的還要低。而核電每年可以運行7000小時,持續、穩定地提供電力,這是風能、光伏、水電(3000小時),甚至連火電(4800小時)無法比擬的。
而此前世界銀行駐中國代表處能源專家彭喜明在接受早報記者采訪時也提醒,“中國確定了宏偉的可 能源目標,但是這些目標涉及到一個問題——中國打算付出多大的代價來做這個事情?”
彭喜明認為,對中國而言,水電作為可 能源,相對光伏、風電要便宜得多,為何不大力發展水電?雖然目前水電面臨著很多的問題,比如環境、移民等,但這些不是不能解決的。中國如果想采用風電或者光伏為主的方式,也同樣會面臨很多問題。
不過李勝茂也指出,光伏具有占地面積大、發電功率低、成本較高等瓶頸問題。而且由于間歇性問題,光伏“并網發電問題較大”。值得關注的是,同樣作為可 能源的風電,正在經歷安裝易、并網難的問題。
李勝茂稱,“光伏發電目前剛處于起步階段,發電效率低,發電成本高,因此光伏發展規劃 與其行業的發展速度相適應,片面追求擴大裝機容量可能得不償失。”
![]() |
滄公備:13090002006081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