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水務環保行業發展方向
1、未來幾年我國環保投入將保持增長
(1)歷年環保投資總額不斷攀升
上世紀80年代初期,我國環境治理投資每年為25-30億元,約占同期國內生產總值(GDP)的0.51%;到80年代末期,投資總額超過一百億元,占同期國民生產總值的0.60%左右;1999年,投資總額達到1010.3億元,占同期國民生產總值的1.02%, 突破1%。進入21世紀以來,這種上升趨勢得以繼續保持,2007年, 環境污染治理投資總額已達3387億元,是2000年1015億元的3.34倍,年均復合增長18.78%。環保投資總額占同期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也同步提高,從2000年的1.02%上升到2007年的1.36%。
(2)預計未來7年我國環保投入年均增速為14%-21%
從發達 歷史經驗來看,污染治理投資占GDP的比重一般在1.5%-2%左右。如,日本自1990年以來,環境投資占GDP的比重在1.5%-2%之間,有些年份甚至高于2%;美國1998年污染削減和治理投資占GDP比重也高達1.6%。據世界銀行的研究,當 污染削減和治理總投資占GDP比重達到1.5%-2%時,才有可能控制環境污染;當達到2%-3%時,才有可能環境質量。
盡管我國環境保護的投資總量不斷攀升,但與控制環境污染、環境質量的需求相比,環保總投資占GDP的比例依然偏低,直到1999年該比例才開始突破1%。“十五”期間, 對環境污染治理的投資額年均增速達到了16.6%,但投資總額占GDP的比重也只有1.18%。《環境保護“十一五”規劃》預算“十一五”該比例約為1.35%,2006年實際比例為1.21%、2007年為1.36%。
偏低的環保投入水平導致了我國這些年來的環境治理效果不明顯,污染控制及環境進展緩慢。“十五”期間, 二氧化
2、水資源與環境危機是推動行業成長的內生動力
多年來,我國經濟增長,取得巨大成就,但也付出了沉重的資源和環境代價。盡管近幾年 環保投資總額不斷增加,但由于歷史欠帳太多,水資源與環境問題仍然嚴峻。
(1)我國淡水資源量呈下降趨勢
盡管我國淡水資源豐富,但由于人口眾多,人均水資源量卻比較貧乏,根據《聯合國世界水資源開發報告(Ⅱ)》的統計數據,2005年我國人均水資源量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4。而且,由于我國地下水長期超采,不僅造成了水位急劇下降,水源枯竭,而且還引發了地面沉降,管網漏損率增加。據建設部2006年的統計, 已形成160多個地下水超采區,年均地下水超采量超過100億立方米,造成地面沉降面積6萬多平方公里,50多個城市地面沉降嚴重。 而且,近兩年我國淡水資源總量有所下降,已由2005年的28053億立方米減少到2007年的25255億立方米,人均淡水資源量也從2140立方米降為1911立方米。按照 公認的標準,人均水資源低于2000立方米為中度缺水,我國已屬于中度缺水地區.
(2)水體污染現象依然嚴重
根據環保部發布的《 地表水水質月報》(2008年2月),2008年2月, 地表水污染現象依然嚴重,七大水系總體為中度污染。監測的七大水系(含國界河流)183條河流的370個斷面中,Ⅰ~Ⅲ類水質斷面占51﹪,Ⅳ、Ⅴ類占23﹪,劣Ⅴ類占26﹪。主要污染指標為氨氮、五日生化需氧量和高錳酸鹽指數。與去年同期相比,水質無明顯變化;劣Ⅴ類水體比重較2007年底提高了2.4個百分點。
資源不足和水質污染等因素帶來的水資源短缺不僅影響了人們的生活 ,也給工農業生產造成很大損失。據統計, 有3.2億人用水不 、7000萬人飲水困難,每年因缺水影響糧食產量150億~200億千克、影響工業產值2000多億元,一些污染嚴重的河段已經魚蝦絕跡,漁業生產受到嚴重影響。可見,水資源危機已經制約了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3)垃圾圍城現象廣泛存在
我國固體廢棄物處理設施建設滯后,固廢處理能力嚴重不足。據報道,目前我國城鎮周圍歷年堆存積下的未經處理的生活垃圾量已達到70多億噸,占地8億多平方米;每年 新增加的城鎮生活垃圾采用簡易填埋或露天堆放在城鎮郊區、江河沿岸的達8000萬噸以上。根據2006年建設部提供的數據,2005年 1/3以上的城市都被垃圾包圍,許多城市已無適合場所堆放垃圾而不得不向周邊農村延伸。垃圾露天堆放時釋放大量氨、硫化物等有害氣體造成空氣污染,滲濾液又導致土壤和水體污染,以至于不少城鄉結合部生態環境惡化。根據 統計局的數據,2007年末,我國設市城市655座,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廠只有460座,年處理垃圾9438萬噸,占城市垃圾清運量的62%,尚有近5800余萬噸生活垃圾未經處理排放;工業固廢處理率近幾年有所提高,2007年達到86.35%,但由于工業固廢數量巨大,仍有2.41億噸貯存、1197萬噸未經處理排放到自然界.
(4)二氧化硫排放總量下降緩慢,酸雨污染有所加重
近幾年,我國二氧化硫排放總量一直處于高位,07年略有下降,但仍達到2468萬噸。2007年, 城市空氣質量總體良好,但部分城市污染較重,地級及以上城市中,空氣質量達標的占60.5%,不達標的占39.5%,其中空氣質量為劣三級的城市比例為3.4%。酸雨污染仍然較重,2007年監測的500個城市(縣)中,出現酸雨的城市281個,占56.2%,比2006年增加2.2個百分點。
可見,盡管我國近幾年加大了環境保護力度,取得了一些進展,但環境形勢依然嚴峻。目前的水資源與環境現狀已使我國現行的經濟發展方式難以為繼,并威脅到城鄉居民的生存 。因此,繼續加大環保投入、大力發展環保產業是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保障人們生存 的必由之路。
3、 政策的大力扶持提升行業發展速度
(1)“十一五”期間水務環保行業的主要發展目標與投資額
“十一五”期間,我國政府把環境保護擺上了 加重要的戰略位置,提出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10%的約束性指標,并在《 環境保護“十一五”規劃》中對環保產業各領域提出具體目標及措施,以到2010年二氧化硫、化學需氧量比2005年削減10%?!? 環境保護“十一五”規劃》估算“十一五”期間 環保投資占同期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約為1.35%。相關職能部門也分別對各自領域的工作目標和投資方向進行了詳細規劃。
根據 統計局數據,2006和2007年我國共完成環境治理投資總額5953億元,占同期GDP的比重為1.29%,尚未達到《 環境保護“十一五”規劃》所要求的1.35%的水平;而2008年的大部分時間政府主要是采取緊縮的經濟政策,我們預計水務環保投資也會受到影響。在目前“保增長”的政策主導下,預計未來2年,水務環保領域的投資會呈加速發展態勢。
(2)“四萬億”投資計劃的加速作用
環保產業具有明顯的逆周期特征。在經濟發展時期,可投資的領域多,資金對投資回報率要求較高,環保產業因為收益水平相對較低,往往被忽視;而在宏觀經濟回落的階段,多數產業遭遇下滑風險,環保產業則由于具有穩定回報的特點反而會得到各類資金的青睞,從而導致環保產業具有較明顯的逆周期特點。
“4萬億”計劃將加快環保投資進度。今年下半年以來,受國內經濟結構調整和 需求下滑的雙重影響,我國經濟增長速度有所放緩,并在 近2月呈加速下滑態勢。為了應對經濟下滑,我國今年的宏觀經濟政策也從年初的“雙防”方針,調整為年中“一保一控”,并在11月初轉為“保增長”為主,同時,國務院明確提出刺激經濟的10條具體措施,計劃未來兩年投資4萬億元,用于基礎設施、交通運輸、教育、生態環境等民生工程。其中對環保領域的投資,主要用于加快城鎮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和流域水污染防治,支持節能減排工程建設。
為了落實國務院的“4萬億”計劃,環保部提出,今后三年,中國將從各方籌集1萬億元資金用于環境保護。建設部也計劃加快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36個大中城市要力爭明年底前實現污水全收集和處理,在“十一五”規劃基礎上擴大 縣城污水處理設施覆蓋面,使 90%以上縣
城建設污水處理設施;同時,加快城鎮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在垃圾處理設施建設進度的同時,加快垃圾收運體系建設。
環保產業即將迎來新一輪的大發展。城鎮污水、垃圾處理將是未來3年的投資,受建設周期影響,環保設備制造及工程施工行業將率先受益,環境營運商獲取利潤將在設施建成投產之后。
![]() |
滄公備:13090002006081
![]() |
![]() |